【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】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1、阅读下面的材料,按要求作文。
材料一:
回望新时代的这十年,有涉滩之险,有爬坡之艰,有闯关之难,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,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,留下了奋斗者的深深足迹。多少次闯关夺隘,让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;多少回攻坚克难,让载人航天、探月探火、深海深地探测、超级计算机、卫星导航、量子信息、核电技术等取得重大成果;多少个日夜披荆斩棘,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……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、开创者、建设者,每个人都能在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中找到共鸣。
(节选自《人民日报》2022年10月20日)
材料二:
天地之功不可仓卒,艰难之业当累日月。
(范晔《后汉书》
上述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?假如你所在的兴华中学正在举行以“中学生与当今时代”为主题的征文活动,请你写一篇文章,谈谈你的体会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自拟标题,明确文体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少于800字,不得泄露个人信息。
【文题解析】: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。材料-一回顾了近十年来,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进步;材料二告诉我们创建天地那样大的功业,不可能仓促完成;艰难的事业应当逐日积累,才能成功。
[参考立意]
①当代中学生要胸怀报国之志,勤奋刻苦学习;
②当代中学生要自立自强,不负时代光荣使命;
③成功不是一时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,它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;
④攻坚不畏难,我辈当自强;
⑤我们不只是见证者,更是新时代的开创者。
2、阅读下面的材料,按要求作文。
自我内耗常常是由于对自己的不接纳、纠结、自我怀疑和否定等带来的精神、身体的损伤。人陷入自我内耗,就会把精力耗在与自己的斗争上,久而久之便会疲惫不堪,甚至影响到工作、学习和生活。摆脱这种精神内耗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:明星俞源明因烧伤毁容一度心如死灰,后来尝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而重启演员事业;网络上大火的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告诉我们“不要太在意网络喷子的言论攻击”;作家苏子游,青年时期使用写作来排解家境带来的敏感自卑……
由此可知,走出自我内耗,才能活出精彩人生。
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,或叙述生活经历,或论述其中道理,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,自拟标题,不少于800字。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,请以化名代替。
【文题解析】:本题考查材料作文。
第一,审题与立意。结合材料中的“自我内耗常常是由于对自己的不接纳、纠结、自我怀疑和否定等带来的精神、身体的损伤。人陷入自我内耗,就会把精力耗在与自己的斗争上,久而久之便会疲惫不堪,甚至影响到工作、学习和生活”可知,材料的关键词就是“自我内耗”。所谓的自我内耗,说明你目前的压力来源,其实是来自于你自己。你内心中的压力,正在消耗着你的精神和体力。要“走出自我内耗,才能活出精彩人生”。因此结合材料例子可立意:拒绝精神内耗,直面坎坷;不以精神内耗消解生活激情;走出精神内耗,走入人生繁华;懦弱者内耗精神,坚强者直面人生等。
第二,选材与构思。可写成记叙文,写自己“走出自我内耗”的事例,如像俞源明一样,不能接受自己的容貌或身体变化,或像苏子游,家境不好带来了敏感自卑……其他的不足之处,陷入自我内耗,但后来认识到问题所在,与自己和解,接纳不完美的存在。或可写议论文,先确立中心论点: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去直面自己的问题、困境或缺陷,并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。然后进一步摆事实,讲道理,可结合材料中的多个人物的做法,进行论证,如如“静”,冷静分析,如“定”,坚定目标,如“韧”,坚韧顽强;最后联系自身,明确当代青年面对时代发展可能带来的“精神内耗”该有的态度,并发出呼吁,拒绝精神内耗,勇敢面对人生。
3、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学生在学校内,既要有活泼进取的精神,又要有坚实耐烦的精神。有第一种精神,所以有发明、有创造。有第二种精神,利害不为动,牵制有不受,专心一志,为发明创造的预备。———蔡元培
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,不驰于空想,不骛于虚声,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。以此态度求学,则真理可明,以此态度作事,则功业可就。———李大钊
生命本没有意义,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,他就有什么意义。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,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。———胡适
请仔细体味这三位先贤的话,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两点,给你最知心的同学写一封信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,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文题解析】: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。
第一句话是从学生求学的角度来讲的,这句话论述了“活泼进取”和“坚实耐烦”这两种精神的关系。活泼进取可以引导我们不断地去探索、去开发,但在这之前的基础,确实要踏踏实实、专心致志地去积累,只有这样,才能为我们的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第二句,是一则道理型材料,李大钊先生这段话的意思非常明确,不骛于虚声,脚踏实地,才能成就一番事业。其中的重点,就是脚踏实地、求真踏实。
第三句胡适先生的话的意思是人生的意义都是各人自己寻出来、造出来的,你若整日耽于空想,那么生命便无意义,你若去奋斗,去实践,决心去寻求、去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,那么生命便有意义。总的来说,这句话的重点在于“实践大于空想”。
由此可见,三则名言的重点其实就在于“脚踏实地”上。对此,写作时,除了阐述清楚脚踏实地的精神内涵之外,还要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做到脚踏实地。如,我们在求学时要坚持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”的脚踏实地,我们在做事时要秉承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”的脚踏实地。甚至以后走上工作岗位,为祖国发展发光发热时,也要树立“勤政为民、求真务实”的发扬实干精神,才能够更加奋发有为,不断为社会和国家建功立业,续写华章。写作时注意写信的格式要求。
参考立意:
1.脚踏实地方能走向成功。
2.脚踏实地,胜过临渊羡鱼。
3.平凡的积累亦可收获不平凡的喜悦。
4、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生活中,有人喜欢“先思后行”,有人喜欢“边思边行”,有人喜欢“先行后思”。
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,请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,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文题解析】: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。
材料中列举了三种关于思与行的状态,一种是“先思后行”,第二种是“边思边行”,第三种是“先行后思”。三种状态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把握选择你的认识,或者由此引发的思考等。
“先思后行”,指的是凡事要先思考,然后再行动。俗话讲“冲动是魔鬼,三思而后行”。无论干什么事情,都需要先思考应该不应该做,如何去做,做后的利弊权衡等,如果没有这些思考,可以做让人做出错事,古往今来,因为不思而先行的错误有很多,甚至有很多人因为不动脑思考而犯罪甚至失去性命。而有些人因为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;知天知地,胜乃可全”。诸葛亮舌战群儒,草船借箭,借东风……功名之下,是三思而后行,将潜在危险,退路,应变之法都想全再行事的足智多谋。当然,如果思考过多,往往思想负担重,往往在行动时会畏首畏脚。
“边思边行”指的是一边思考,一边行动。先思考一步,再行动一步,如果发现错误再思考,再调整,这样可以避免犯更多的错误,因此说,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不错的,既可以快速行动,又可以及时调整,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采取的都是这样的做法。比如,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,当感觉成绩提高不快时,可以思考自己在学习中出现了什么问题,下一步应该怎么做,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,看思考出来的方法是否合适。但是,这样在行动的时候会有些拖泥带水,行动时放不开手脚等。
“先行后思”,就是先行动后思考,能这样做的往往是行动派,自己先行动,行动之后再思考,下一步是否还要这样做,或者是这样做是否存在什么问题等。但,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,因为不思考就行动,行动可能会出现问题,从而出现错误,会造成一定的损失;但是这样先行动,如果行动没有问题,可能会更好进入状态或者见成效。
以上三种状态各有利弊,在写作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种,但要注意最好利弊兼顾,要不然论述不全面。当然,也可以把上面的三种状态结合在一起写,或者选择其中的两种状态等。写作时可以这样安排思路:先表明观点:三思后行会误事。主体为分论点并列形式。分论点一,瞻前顾后的行为却会使我们的行动处处掣肘;分论点二,但由于人主观意识之局限,过度三思,却往往陷入一叶障目之境。结尾处:吾辈青年,切不可陷入过度思考的泥潭。当立足自身,果断抉择。
参考立意:
1.三思而后行方为正道。
2.不思亦先行。
3.边思边行少出错。
4.先行后思要不得。
5、阅读下面的材料,按要求作文。
材料一,“每天,我们重复的是起床、漱洗、上学或者上班、吃饭、睡觉。这是每个人必须有的。但是,我们可以在这些机械的单调里体味不同。”——林清玄
材料二,爱迪生经过长达13个月的实验,使用了6000多种材料,试验了7000多次,发明电灯最后有了突破性进展。
时光如此,我们生活中的好多事情也是在一种重复中不断向前,也需要在重复中前进。
请结合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文题解析】:这是一篇材料作文。材料一中,重点在于对“重复的生活”的理解,以及“我们可以在这些机械的单调里体味不同”这一句话的理解。其实,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重复生活,而是我们大都只看到了相似、一样的方面,对于时时处处存在的差异比较忽视罢了。如一日三餐是重复的,但是吃的形式、品种可以变动;作息是重复的,但是作了什么、怎么息的可以变动;仪式是重复的,但是文化在重复中不断创新。所以,若是能看到重复生活中的变化,而不是完全躺平,也就能体会到生活中新奇的美好。材料二中,爱迪生发明电灯这个伟大发明,做的是重复工作。他日复一日,反反复复地试验了几千次、几千种不同的材料,在重复中、坚持中取得了伟大的突破,发明了电灯,推动了人类发展的进步。对此,写作时可以首先指出“重复”对人生而言具有必然性、普遍性。每个人都在日复一日中生活,重复着学习、重复着工作、重复着与人交往。但不同的人在面对重复有不同的结果,有的人在重复中迷失,在面对重复时,变得消极、懈怠、无趣,每天都像是在原地打转,深陷生活的迷宫找不到方向、出路。正如佩索阿所言“我们是生活了一万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,而重复了一万次。生活了一万天,仅仅就活了一天”。这种重复,消耗了生命,消磨了时光,禁锢了思想,束缚了生命所蕴含的价值。另一种人则是在重复中获得了新生,比如,在著名的达 芬奇画鸡蛋的故事,达 芬奇在日复一日地画鸡蛋过程中训练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。在此基础上,可思考,在不可避免的重复中,怎样避免迷失,取得新生。比如:一、不断重复,在重复中扎实基础;二、在基础的前提下,进一步追求上进,追求创新;三、在重复中不断前进,需要打破传统的束缚。最后可总结,因为有了重复,我们夯实了基础;因为有了基础,我们才敢于创新;因为有了创新,历史才不断前进!
标签: